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健康快讯 > 自我保健
编号:10129488
扁桃体该不该摘除
http://www.100md.com 2002年5月1日 家庭医药
     广西读者吕燕来信说,从1996年起,就感到咽部有异物感,口干,咽部有时微痛,常常想干呕,去看医生,说是扁桃体炎。先后吃过许多西药和中草药,症状都不见好转。也曾经询问过医生是否手术治疗,有些医生建议把扁桃体摘除掉,而有些医生说不适合手术治疗,不知道如何是好?类似该问题的读者还有不少。本刊特请南京医科大学殷明德教授谈谈——

    扁桃体(又称扁桃腺)是什么样的器官?它与人体健康的利害关系如何?在哪些情况下必须加以摘除?这些都是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也是医务界时常争论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在这里对这些问题作科学的阐明。

    扁桃体包括腭扁桃体、咽扁桃体、舌扁桃体以及咽后壁和咽鼓管口的淋巴样组织。过去认为,扁桃体是可任意处置的器官,是感染病灶,是全身许多疾病的病根源,因而应加以切除。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为“卡他性儿童”和“风湿热症状”而施行的扁桃体摘除术占全部手术的1/3,在英国,50%到75%儿童的扁桃体被摘除。

    现代免疫学揭示了扁桃体是免疫防御器官,对身体有保护作用,从而改变了对扁桃体的传统看法:扁桃体不应轻易切除,切除术要有严格的适应症。

    正常人在咽部和扁桃体陷窝内存在着各种病原体,机体防御机能健全时并不发病,但在受凉、过热和过度疲劳后,在致病微生物的作用下,原来有保护作用的咽淋巴环常可变为感染的入侵门户和感染灶,可能会引起发病。宿主因素、滥用抗生素、生态环境和不适当饮食都可能对发病起作用。

    在抗生素问世以前,扁桃体摘除实际上成为颈深部感染、脓毒性疾病、白喉、链球菌感染合并肾小球肾炎和风湿热的防治措施。家长们常常错误地把儿童频发的呼吸道感染、变应性支气管炎、复发性中耳炎、胃口不佳、体重不增、发热等归咎于慢性扁桃体炎,而施行扁桃体摘除术。事实上,扁桃体摘除术并不降低这些病症的发病率,也不能防治急慢性鼻窦炎、中耳炎、下呼吸道感染。全身疾病也不是扁桃体摘除术的适应症。现代抗菌疗法已能控制扁桃体炎的发病和降低猩红热、急性肾小球肾炎和风湿热的发病率。人们开始认识到既往的一些所谓“手术适应症”并不是扁桃体摘除术的正确理由。到20世纪40年代扁桃体摘除术开始大幅度下降。抗生素治疗的进步,中耳通气管的应用以及担心切除术对免疫功能的损害也是手术减少的原因。

    现在的观点是,只有出现以下情况,才需作扁桃体摘除术:复发性扁桃体炎、扁桃体炎合并内科并发症、风湿热、扁桃体周围脓肿、扁桃体陷窝内存留碎屑引起慢性口臭。

    扁桃体是两面性器官,既是免疫防御器官,又可成为感染灶。在平时,扁桃体的免疫功能占上风;但由于感染、变态反应、过劳、应激状态等原因,免疫功能减退,细菌的感染力就会占上风,这时,扁桃体就成为致病菌的入侵门户和感染灶,引起远隔器官患病,如心脏、肾脏、关节等,对机体有害。因此,一方面扁桃体不应轻易切除(特别在出生后头10年内);另一方面,对保守治疗无效的复发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扁桃体肥大造成呼吸、吞咽功能障碍或病灶性扁桃体炎,应不失时机地施行摘除术。, 百拇医药(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教授 殷明德)